知行学堂|红色故事小课堂(二)

  为推动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围绕“红色建工”特色党建品牌,黑建一公司党委以“五个一”党建工作新路径为抓手,推出“知行学堂”栏目,通过党务知识、红色精神、红色故事、时代先锋、身边榜样等小课堂,让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成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郭永怀:心有大我  以身许国  誓死无憾           1968年,飞机坠毁,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保护一个公文包。        他用生命换回了一份文件,他是一位不该被历史遗忘的英雄,1968年12月5日,一架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坠毁,飞机的残骸到处都是,在机舱里,人们发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他们紧紧的抱在一起,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两人分开,在两人之间,有一个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实验数据完好无损,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实验成功,那两个被烧焦的人,一个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另一个是他的警卫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份珍贵的文件。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是父母亲的第四个儿子,郭永怀自幼聪颖好学,10岁到了叔叔办的学堂上学,20岁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1931年,郭永怀转为本科学习,选择了物理学,老师是当时闻名中国的物理专家顾静薇,在学习期间,郭永怀的勤奋和思路让顾静薇十分的欣赏,两年后,把他推荐给了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在经过入学考试后,郭永怀成为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在顾静薇和饶毓泰的教导下,郭永怀的物理基础非常的扎实。       1938年,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力学只招一人,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功课超过350分的相同成绩被破格录取,1941年,与钱学森一起成为了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1953年,在中国强硬的态度下,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但还是设置了重重的关卡,这条禁令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钱学森,1956年,已经是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写信给郭永怀,希望他能够回来一起建设祖国,1956年国庆节前一天,郭永怀动身回国。       1960年,苏联方面撤销了对中国的技术帮助,所有的专家全部回国,并且带走了所有的资料,这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但是在郭永怀的指导带领下,核事业很快的就回到了正轨,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郭永怀到了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究基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试验,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968年,郭永怀为了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再一次到了试验基地,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记录之后,便有青海飞向兰州,又从兰州转向北京,可就在飞机离地面还有400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落到1公里以外的地方,得知消息后的周总理放声大哭。     人们在机舱中发现了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以及他们保护的公文包,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实验成功,也就是在这一天,1968年,中央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1999年,中央授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国获得这一殊荣的人中,唯一被授予了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