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企业概况

企业概况 企业简介企业领导层组织机构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企业新闻集团新闻媒体报道

经典工程

经典工程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文化生活党建园地

招贤纳士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筑梦人|张馨元: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

     建筑是大地凝固的华彩乐章,建筑人是奏响节拍的乐手。历史的车轮碾轧岁月的轨迹,一建人始终以守正创新、坚韧向上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的“筑梦人”在改革发展的征程中砥砺奋进,建设一座座地标工程,树起一座座不朽丰碑,勠力同心,久久为功,追求卓越,筑梦前行。    从哈尔滨向东出发,驱车约两百公里,沿着102国道进入木兰县,在金黄的稻田延伸的不远处,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红色的屋面与黄色的外墙相映生辉。这是由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马旭老人为家乡捐建的,旨在改善木兰县教育现状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文明实践活动和文化艺术培训基地。     设计师为了表达对马旭老人的敬佩之情、同时表达马旭老人对母亲河松花江的深深依恋,将“罗马中空大厅”“西班牙大台阶”“室外露天剧场”等元素融合到这个工程中,并将黑龙江与松花江的象形元素加入了设计方案中,表现出大界江与母亲河“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波澜壮阔之美,表现出马旭老人“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的时代风采。虽然是整体二层局部三层的项目,但是造型独特、结构复杂,新颖别致,实际施工难度很大。   当项目技术负责张馨元接过“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的设计图纸时,眼前一亮,既欣喜又担心。欣喜的是,这个特殊的工程对于他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担心的是工程难度大,很难呈现。施工准备过程中,他一边研究图纸了解设计理念,一边学习马旭老人的的英雄事迹。那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格把握质量关,不得有半点疏忽,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达到设计者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圆满完成老人家的心愿。     实际施工过程中,问题、难题不断,为了应对突发的技术难题,张馨元吃住都在工地上,除了吃饭睡觉,余下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图纸与指导工人师傅实际操作。有一次,原图纸设计的圆弧框架折梁工人无法制作安装模板,张馨元从设计角度出发,绘制圆弧折梁CAD剖面图纸,研究如何将圆弧折梁由设计图纸放到实物上,根据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多年的实践经验,最终决定将图纸上的图形实际放样在水泥地面上,再由工人根据放样的图形加工模板,这样圆弧折梁的模板就制作完成了,工人将模板拿到实物上安装,尺寸几乎没有误差,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达到了优良的质量标准。本工程所有门窗洞口多是圆形、半圆形或其他异形组合。为了突显设计的特色,张馨元查阅各种资料,在砌筑到门窗口半圆形底标高时,将提前预制好的各种形状模板放入预留位置,再用实心混凝土小砖随着悬胎模砌筑成型,等砌筑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后,再把悬胎模拆除就可以达到图纸上的造型了。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张馨元率先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理念、设计要求等。针对每个细部节点单独编制施工方案,体现了细部构造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张馨元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没有一丝一毫的疏忽,熟练掌握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管理要素,对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了然于胸,确保施工中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得以实现。正是这样孜孜以求的工作认真态度,为优质工程、百年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马旭文博艺术中心项目获得2019年度哈尔滨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2019年度哈尔滨市场结构丁香杯等多项殊荣 。     “每当驱车驶进木兰,远远地看见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时,我的内心是无比骄傲和激动的,仿佛看见了马旭老人年轻时跳伞的英姿,同时也看到在救亡图存时,一代又一代龙江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于林海雪原中顽强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在废墟中重建家园的艰难历程。建设好每一个项目,建设我们 的家乡,向马旭老人学习,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