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集团重振雄风再出发”系列述评之四】“品质建工”阔步百年筑梦新征程 |实施“1533”发展战略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in 集团新闻 by admin
通读《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八届一次职代会工作报告》,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就是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围绕高质量发展三年改革攻坚任务,加速实施“1533”发展战略。其中,“1”就是锁定“一个目标”,即“品质建工”“百年建工”战略目标。品质筑基,百年追梦。“品质建工”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唯一路径,是龙江建工的塑企之魂;“百年建工”是在“抱一至永、远者无疆”核心企业文化的引领下的发展愿景,是龙江建工的远大梦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品质意识,打好品牌建设主动战。”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祝指出,“现场连着市场,现场是市场开发的‘硬公关’。我们实施‘两金两精’战略,就是让每一个够规模的现场和项目都要做到最好,擦亮‘品质建工’金字招牌,为企业承揽到更多的宝贵创新载体和创效平台。”让岁月熔铸真金,让品牌沉淀价值。打造“品质建工”“百年建工”正成为新时代的“建工梦”。唯品质能致百年,唯梦想不可辜负。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一带一路”,凡龙江建工人汗水挥洒之处,皆为“建工梦”照亮所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勇担新使命。“品质建工”正阔步百年筑梦新征程。施工主业是龙江建工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品质建工”的重要支撑。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牵住聚焦主责主业这个“牛鼻子”,把施工主业做实做强做优。要想做强做大施工主业,就必须与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对表,搭建主业平台。以此强化传统施工保生存、保规模、保发展的“压舱石”作用。龙江建工提出,“在省内,坚定走高质量发展的效益路线,优化项目结构,巩固并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2020年预计省内新签合同额95亿元。”完成新目标要有新举措——强化巩固省内市场龙头地位。紧抓省内“百大项目”“百千万”工程和后疫情时代补短板重大机遇,主动跟进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养老康养、保障性住房和新基建等项目。强化精准开发。保证优质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开拓大市场,寻求大业主,承揽大体量项目、有重大影响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抓好市场营销。加强战略合作,创新营销手段,增强服务意识,为业主提供宽领域大范围的“专业服务菜单”,把无形服务转换成有形市场。强主业还要坚持原则,取舍有度。坚决杜绝承揽付款比例低、结付款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和建设单位信誉不好的项目。在省外,坚持走“规模 效益”路线,清理整顿分支机构,重新科学布局区域公司。完善区域公司职能,组建区域经营团队,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成渝协同区等国家热点地区,实施区域公司属地化经营,变游击战为阵地战,形成具有较强项目支撑的区域经济实体。到2020年底,预计省外新签合同额达94.5亿元。新战略打开新视野,走出去才是大格局。《报告》提出,在严防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带领权属企业积极与境外企业、政府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从今年起,龙江建工将着眼援外项目,紧跟“一带一路”,采取借船出海、自主开发等方式,深入开拓俄罗斯、南非、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基础设施和建筑市场,做精国际业务,为企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逐步形成国内外一体化市场和价值链。2020年,预计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亿元以上。“我们还要积极搭建新兴相关多元平台,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建工集团总经理石新波满怀激情擘画未来,“通过走差异化定位、专业化发展路线,龙江建工要进一步丰富新兴相关多元企业资质体系,培养规划、设计、运维、生态、环保等与主业关联的相关产业发展能力,做优新兴相关多元业务,打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极,形成与主业价值链闭合、协同联动、互为支撑的产业生态系统。”今年,是“品质建工”的确立点,也是“百年建工”的新起点。走过68年峥嵘岁月、早已奠定龙江建筑行业“扛鼎者”地位的建工集团,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性时刻。“品质建工”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检验。品为众人之口,质乃斤斤计较。以工匠精神打磨产品、精益求精,正成为新时代龙江建工的新追求、新名片。“两金两精”战略是确立“品质建工”的重要抓手。《报告》提出,分类分级实施“两金两精”战略,打造金牌项目部和金牌项目经理,创建精品工程和精品工地,全面提升管理者和项目的管理水平。“现场连着市场,现场是市场开发的‘硬公关’。现场好坏已经成为承揽任务的关键性因素,是进行市场维护、占领市场的最有效手段。”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祝在职代会讲话中强调,“我们分类分级实施‘两金两精’战略,就是让每一个够规模的现场和项目都要做到最好,其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此,即在有鱼的地方撒网,有金的地方挖矿,在建项目要以干促揽,就地打滚,滚动发展,丢失市场要视情况严厉追责。”从今年起,龙江建工要求各子公司董事长要落实好法人对直营项目的绝对管控权,在项目开工时排兵布阵,亲自上手,中途督促落实,加强监控,不轻易松手,项目收尾密切关注,不见成效绝不撒手。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承担起项目监管的职责,不容丝毫懈怠,每个项目管理者必须时刻盯住现场,确保按期履约、生产、安全、质量一流、和谐施工,以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优势赢得业主的信任,努力形成有利于二次经营、多次经营的公共关系网络,为企业承揽到更多的宝贵的创新载体和创效平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加强项目与经营协同管理,坚持现场和市场紧密协同配合,才能推动现场市场一体化,真正做到现场保市场、现场连市场。以打造“品质建工”为目标,龙江建工强化总部管控、聚焦项目管理,着力落实“二三四五”项目综合管理模式——“二”即围绕“法人直管项目目标责任制和合作项目模拟股份制”两种管控模式;“三”即执行“采购招标制、内外结算会审制、费用开支会签制”三项制度;“四”即强化“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大型设备集中调控、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劳务工资集中发放”四种集中管控手段;“五”即落实“安全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绿色施工标准化、企业文化标准化”五个标准化要求。通过强化“二三四五”项目综合管理模式,紧紧抓住重点人群、重点事项、重点项目,持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完美履约,形成品牌连锁效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品质建工”“百年建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打造创新这个新引擎。建筑行业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夜,进入了拼品质、拼服务、拼价值的下半场,传统施工到了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口,只有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工业化生产和建造过程与信息化结合,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赢得话语权,在竞争中站于不败之地。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未来。只有切实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把创新成果写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顶层设计,激发全员创新活力,赋权激励、打破壁垒,赋予基层职工更多的创新空间、时间和资源,实施各个层级、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创新潮,使“资源×创意”产生最大效能。要加大对基层创新的资源投入和支持力度。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只有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建筑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好钢用在刀刃上”,结合市场需求,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性技术研究。围绕塑造“品质建工”,一项项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新政”密集出台。——对于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提前介入,定向科研,做到“项目出题、科研解题、按时交卷”。充分发挥QC小组、实验室和校企合作的作用,借力引智、嫁接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研学装配式建筑核心技术,参与构建高寒地区装配式技术体系。——加快高寒地区施工技术革新和推广,探索负温混凝土等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多个项目沉淀,提升业绩,提高集团高寒地区施工能力。——立足打造“数字建工”,与大数据中心合作,试点推广BIM技术,以点带面、积累技术、培养人才、总结经验,向实现项目管理数字化迈进。——打造绿色建造能力,带动企业施工水平、竞争能力整体提升。创新动能澎湃,发展成果可观。到2020年底,龙江建工技术研发投入3300万元,力争获得科技类成果及奖项30项以上,力争省级绿色施工获奖率同比提升5%,智慧工地创建数量占可申报项目数量的15%。以科技创新点燃“百年建工”持久动力引擎。通过不懈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为高质量发展开掘源头活水,为“百年建工”注入不竭动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瞄准“品质建工”新航标,开启“百年建工”新征程。“建工号”巨轮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重塑发展基调,重构发展模式,重辟发展空间,重铸建工在建投集团权属企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向着打造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创效创誉型标杆企业的新目标,劈波斩浪、砥砺前行!